第11章
“......知道。”
“生活费不够了跟你爸说,他会给你转过去的。”
“嗯。”
教学楼已经没剩什么人了,我一个人坐在空荡的教室里发呆。初中学校里喜欢种海棠,看到挂牌之前我一直以为是樱花来的。现在窗外的树很高,长到了二楼和三楼之间,是白玉兰。
花期与气温、湿度有着密切联系,温度回落或者气候异常都有可能导致花期延迟,在夏季开放。它会误以为春天还没到,或者春天还没走。
很好闻。
那一刻我没有想家,我只想睡个好觉,或者在某处狭小的空间里能够拥有局促的自由。无人抵达,不被打扰。
开学第一课,语文。
原先定的课表竟然根据入学测试的总体结果进行了灵活调整,平均分高的科目课程减少了,平均分低的课程增加了。于是我们,语文语文,物理物理。郑老师上课语气像波浪,一波未平一波又起,语速风风火火,但他真的很像米老头。不是我说的,大家都这么说。早读的时候班主任进来拿着一个带蕾丝边的大竹框,路过的每一位学生都要乖乖投篮,把手机放在里边。我投了朋朋赞助的模型机,真的手机在我裤兜里。
学号的的原因,我落单了,没有同桌。太阳晒的时候我会把我的桌子搬到右边,不晒的时候搬回左边。再次坐在最后一排,左手靠着墙和窗的时候让我有些恍惚,好像一切都变了,又好像没有。零零散散的笔记,紧赶慢赶的作业就是我的每一周。9月中旬我找到了想住的房子,在一公里外的老式小区里,装潢简洁的一居室,不大,有冰箱有空调有微波炉还有独立卫浴。唯一缺点就是隔音不大好,不过我都是戴着耳塞睡觉,也不影响。
一签就是五个月,房东是位老太太,他儿子要求她合约只签整数。搬家那天我可兴奋了,规划着这里放个小沙发,零食架,那里再装个投影。
在中药煲到货之前我买了个小锅把药材一顿煮了,桂枝、白芍、北柴胡、法半夏、酸枣仁......都会咕嘟咕嘟地变成浓稠的棕黑色,守卫我来之不易的睡眠。
我的学生证也换了,名字后面跟了个括号里面标注着“走读生”。
学校门口的吃食很多,我不点外卖的时候经常光顾一家“三哥小炒”,是不是三哥炒的我不知道,但是炒得挺好。不想在外面吃的时候我就会在中午放学前半个小时点好午饭和奶茶,午饭会点的多一些,吃不完的放冰箱,晚饭直接拿出来用微波炉叮一下,这样省事儿。
走读的好处太多了,我不喜欢自己被两道伸缩门困起来,只觉得外面的一切都是好的。乐峰有一些规定我觉得奇奇怪怪的,比方说早读的前面还有一节早早读,6点45开始,7点就结束,舍友之前吐槽过这十五分钟也就够唱三首rap。7点以后是正式早读,读35分钟以后开始第一节课。走读不用参加早读和早早读,只需要在第一节上课前到教室就好,所以早上我能比别人多睡半小时,路上买杯豆浆或者瓶装饮料,慢悠悠地晃到教室里。
第一节课后是大课间,10分钟跑操,15分钟吃早饭。
我没有吃早饭的习惯,懒得买,就喜欢包里背一些零食。而且如果早饭吃太饱,我会觉得午饭不好吃。
第一次月考考完那天周四,学校连着周五给了三天假,那三天我本来想回趟家的,但是作业实在太多了,我就没去,熬了一个通宵把作业搞定。剩下一天补觉,一天去商场玩,看了荷兰弟的蜘蛛侠。乐峰位处于本省第二大的城市,仅次于省会,发展肉眼可见比我们那边好很多,有许多景点我都想留着以后慢慢去,慢慢了解。在外地读书真的不错,班上有台座机,方便给同学们有急事的时候用来打电话。好几次我都看到其他几个外地同学给家里打电话的时候哭了,我没办法做到和他们共情,感觉自己天生适合在外漂泊,没课的时候走在陌生的街道我都会有种在旅游的满足感。
我不是讨厌我的家乡,但我真的喜欢待在没有人认识的地方,就像喜欢小岛一样。大概四五年前我去过一趟三亚,海边的小船120块一个来回。它出发的时候我回头,见岸边和建筑们都离我越来越远,水花溅在脸上,我好想一直往前,不返回。
收假回来那天,大橘要求我们收收心,每次假期结束她都会这么说,生怕我们玩野了。她宣布两周以后还有一次月考,考完才放中秋和国庆的假,说完又交代了大扫除的事宜。
大橘这个外号是我替班主任取的,在有这个外号之前我们都叫她网名,心如止水。她和她的网名不搭,讲课的时候很严肃,训人也很厉害,她会先问你为什么,然后等你说了为什么以后,她会说“这不是理由嘛,这不是借口嘛。”训完你以后,会一视同仁地点评,说“你怎么这么滑稽啊?”
喜欢她的学生会觉得她事无巨细,负责体贴,不喜欢她的学生会无时无刻不在模仿她说话的方式,把“你怎么这么滑稽啊?”挂在嘴边。
她叫陈奉美,40来岁,个头很小,一直是蘑菇头一样内扣的短发,染成棕色,在太阳底下泛着橘金,很像过年吃不完的砂糖橘,外号由此而来。除了教生物,她还是我们学校的副校长,喜欢游走于各个班级,在你打闹或者讲小话的时候突然出现,然后她会晃一晃她办公室的钥匙串,表示对你的提醒或警告。
“生活费不够了跟你爸说,他会给你转过去的。”
“嗯。”
教学楼已经没剩什么人了,我一个人坐在空荡的教室里发呆。初中学校里喜欢种海棠,看到挂牌之前我一直以为是樱花来的。现在窗外的树很高,长到了二楼和三楼之间,是白玉兰。
花期与气温、湿度有着密切联系,温度回落或者气候异常都有可能导致花期延迟,在夏季开放。它会误以为春天还没到,或者春天还没走。
很好闻。
那一刻我没有想家,我只想睡个好觉,或者在某处狭小的空间里能够拥有局促的自由。无人抵达,不被打扰。
开学第一课,语文。
原先定的课表竟然根据入学测试的总体结果进行了灵活调整,平均分高的科目课程减少了,平均分低的课程增加了。于是我们,语文语文,物理物理。郑老师上课语气像波浪,一波未平一波又起,语速风风火火,但他真的很像米老头。不是我说的,大家都这么说。早读的时候班主任进来拿着一个带蕾丝边的大竹框,路过的每一位学生都要乖乖投篮,把手机放在里边。我投了朋朋赞助的模型机,真的手机在我裤兜里。
学号的的原因,我落单了,没有同桌。太阳晒的时候我会把我的桌子搬到右边,不晒的时候搬回左边。再次坐在最后一排,左手靠着墙和窗的时候让我有些恍惚,好像一切都变了,又好像没有。零零散散的笔记,紧赶慢赶的作业就是我的每一周。9月中旬我找到了想住的房子,在一公里外的老式小区里,装潢简洁的一居室,不大,有冰箱有空调有微波炉还有独立卫浴。唯一缺点就是隔音不大好,不过我都是戴着耳塞睡觉,也不影响。
一签就是五个月,房东是位老太太,他儿子要求她合约只签整数。搬家那天我可兴奋了,规划着这里放个小沙发,零食架,那里再装个投影。
在中药煲到货之前我买了个小锅把药材一顿煮了,桂枝、白芍、北柴胡、法半夏、酸枣仁......都会咕嘟咕嘟地变成浓稠的棕黑色,守卫我来之不易的睡眠。
我的学生证也换了,名字后面跟了个括号里面标注着“走读生”。
学校门口的吃食很多,我不点外卖的时候经常光顾一家“三哥小炒”,是不是三哥炒的我不知道,但是炒得挺好。不想在外面吃的时候我就会在中午放学前半个小时点好午饭和奶茶,午饭会点的多一些,吃不完的放冰箱,晚饭直接拿出来用微波炉叮一下,这样省事儿。
走读的好处太多了,我不喜欢自己被两道伸缩门困起来,只觉得外面的一切都是好的。乐峰有一些规定我觉得奇奇怪怪的,比方说早读的前面还有一节早早读,6点45开始,7点就结束,舍友之前吐槽过这十五分钟也就够唱三首rap。7点以后是正式早读,读35分钟以后开始第一节课。走读不用参加早读和早早读,只需要在第一节上课前到教室就好,所以早上我能比别人多睡半小时,路上买杯豆浆或者瓶装饮料,慢悠悠地晃到教室里。
第一节课后是大课间,10分钟跑操,15分钟吃早饭。
我没有吃早饭的习惯,懒得买,就喜欢包里背一些零食。而且如果早饭吃太饱,我会觉得午饭不好吃。
第一次月考考完那天周四,学校连着周五给了三天假,那三天我本来想回趟家的,但是作业实在太多了,我就没去,熬了一个通宵把作业搞定。剩下一天补觉,一天去商场玩,看了荷兰弟的蜘蛛侠。乐峰位处于本省第二大的城市,仅次于省会,发展肉眼可见比我们那边好很多,有许多景点我都想留着以后慢慢去,慢慢了解。在外地读书真的不错,班上有台座机,方便给同学们有急事的时候用来打电话。好几次我都看到其他几个外地同学给家里打电话的时候哭了,我没办法做到和他们共情,感觉自己天生适合在外漂泊,没课的时候走在陌生的街道我都会有种在旅游的满足感。
我不是讨厌我的家乡,但我真的喜欢待在没有人认识的地方,就像喜欢小岛一样。大概四五年前我去过一趟三亚,海边的小船120块一个来回。它出发的时候我回头,见岸边和建筑们都离我越来越远,水花溅在脸上,我好想一直往前,不返回。
收假回来那天,大橘要求我们收收心,每次假期结束她都会这么说,生怕我们玩野了。她宣布两周以后还有一次月考,考完才放中秋和国庆的假,说完又交代了大扫除的事宜。
大橘这个外号是我替班主任取的,在有这个外号之前我们都叫她网名,心如止水。她和她的网名不搭,讲课的时候很严肃,训人也很厉害,她会先问你为什么,然后等你说了为什么以后,她会说“这不是理由嘛,这不是借口嘛。”训完你以后,会一视同仁地点评,说“你怎么这么滑稽啊?”
喜欢她的学生会觉得她事无巨细,负责体贴,不喜欢她的学生会无时无刻不在模仿她说话的方式,把“你怎么这么滑稽啊?”挂在嘴边。
她叫陈奉美,40来岁,个头很小,一直是蘑菇头一样内扣的短发,染成棕色,在太阳底下泛着橘金,很像过年吃不完的砂糖橘,外号由此而来。除了教生物,她还是我们学校的副校长,喜欢游走于各个班级,在你打闹或者讲小话的时候突然出现,然后她会晃一晃她办公室的钥匙串,表示对你的提醒或警告。